? ?
茂城管案〔2022〕054號
(B類)
茂名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關于茂名市政協第十屆一次會議第20220115號政協提案答復的函
******委員會:
你們提出的《關于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擦亮“好心之城”茂名城市品牌的建議》(第20220115號)提案收悉,經綜合茂南區政府、電白區政府、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市交投集團等會辦單位意見,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你們的意見很好,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也是我局在城市管理精細化工作方面的追求目標,你們提出的辦法建議對我們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有著很好的借鑒作用。結合你們提案,我們在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主要做了如下幾方面工作。
一、加強城市建設精細化管理,促進創文鞏衛成果有效提升
(一)加強城市市容治理力度。一是堅持日常管理不松懈,城市管理不缺位。針對市容市貌頑疾和城市不文明現象,持續開展對出店經營、流動攤點、馬路占道經營、非機動車停放秩序等專項清理整治行動,從源頭上杜絕長期占道現象。同時,加強亂張貼、亂涂寫小廣告日常管理,著力整治城市“牛皮癬”,凈化城市環境。二是夜間整治不停歇,城市執法不斷檔??茖W調配執法力量,做好日常管控和夜間執法的銜接,著力管控整治餐飲燒烤油煙污染。同時,強化部門聯動,狠抓在建工地、渣土車輛揚塵污染防治工作,全面整治市容亂象。三是節假日不休,城市管理“不打烊”。堅持“人員不減、假日不休、標準不降”的原則,合理安排城市管理力量,全天候、無縫隙動態管控市容環境秩序,突出抓好節假日期間占道商業促銷、非機動車輛停放秩序、游商占道經營等市容秩序和城市環境的監管整治,確保管理全覆蓋,執法無死角、市容不反彈。四是電白區建立“一片區一領導一組隊一制度”執法管理機制,分設為五大片區,每片區由一名局領導分管,每片區相應成立一執法隊,及配套建立一工作制度,具體明確目標任務、責任與要求,把工作細化到片到人落實到位,使城市管理點面結合,滲透到各條小街巷和每個角落,從“粗放”走向“精細”。
(二)加強違法建設治理力度。今年來,我局把整治私搭亂建違法建設工作作為一項突出的重要任務來抓,也是市政府2022年工作報告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局3月份已制定印發《城區私搭亂建違法建設專項整治行動方案》,把“廉潔、務實、高效”的要求落實到整治行動全過程、各環節,建立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要求各區、各城管部門、各鎮(街)執法部門集中力量組織好、開展好專項整治行動,按照城區私搭亂建違法建設專項整治行動方案時間節點(4月1日~6月30日為排查摸底,自查自糾階段;7月1日~10月31日為集中整治階段;11月1日~12月31日為鞏固提高階段),進一步規范主城區市容市貌管理秩序,加大道路兩側私搭亂建違法建設治理力度,確保城區道路暢通有序,助力茂名深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鞏固國家衛生城市成果。
電白區推行新科技手段管城。針對城市建設“兩違”現象日益猖獗,偷建、搶建等違法行為赿來越難以監管,嘗試運用新方法手段管理,投入經費購置無人飛機對轄區范圍違建問題進行空中監察。該舉措省時、省力、高效,有助于對“兩違”情況進行全方位實時監察,大大提高了執法成效。
(三)規范執法行為,樹立文明執法新形象。我局嚴格落實住建部、省住建廳等系列規章制度,以制度約束人、規范人。在實際執法中堅持教育在先、處罰在后的原則,對輕微違法行為先行宣傳教育,對屢教不改的予以立案查處;要求執法人員實行“六先一后”的現場執法流程,即:敬禮在先、尊稱在先、亮證在先、指出違法行為的事實在先、說服教育在先、講清處罰種類和依據在先,處罰決定在后。督促、指導各區(縣級市)城管執法局在市容執法中禁止扣押行政相對人易損、易碎、易腐爛和鮮活物品;不得駕駛執法車輛追趕行政相對人等,大大減少了執法工作中的暴力對抗現象。
同時,加強執法治理曝光。我局近年來通過報紙、電視、網站、政務新媒體、公眾號、電子廣告牌、宣傳欄等多種渠道,創新形式,以正面宣傳、曝光反面典型等手段,全方位加強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宣傳力度。通過征求意見等方式,廣泛動員市民群眾參與城市建設管理工作,集思廣益,讓市民發揮城市主人翁精神,增加市民的歸屬感和成就感。
(四)加強市政設施建設和管理精細化管理。一是打通“斷頭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打通“斷頭路”工作,像近年來陸續打通了大園四、五路,高涼南路等“斷頭路”,大大提高了我市道路的交通通行能力,緩解了市區道路擁擠情況。今年,我市圍繞“通”字下功夫,我局主要負責打通金寶小區街坊路、新興六街2條“斷頭路”,負責督導市發展集團打通大園三路余段、雙山八路、官山六路、大園六路等5條“斷頭路”。目前,高涼南路、金寶小區街坊路已完工通車,雙山八路、新興六街、大園三路正在建設中,官山六路、大園六路、高涼北路和正在開展前期工作,我局積極協調解決用地規劃及加快推進征地拆遷問題,進一步加快完善城市路網,助推城市發展。二是提高市政設施精細化管理水平。為了提升我市市政設施管養水平,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市政設施的維護管理,解決市政事務中心人員老齡、人手不足和設備短缺的問題,提高市政設施完好率,保障市政設施安全運行,結合我市實際情況,市政設施市場化管養是大勢所趨,也是城市精細化管理改革的方向。我局將瀝青路面管養工作推向市場化,通過實施市場化管養,建立高效、開放、競爭的管理模式,達到“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市政設施精細化管理水平”的目的。目前,已完成瀝青路面市場化管養工作的招投標工作,下一步再逐步將排水、路燈、護欄、人行道、橋梁等其他設施的管養推向市場,這樣既有利于市政設施精細化管理,又有利于節省行政成本。三是加強排澇和路燈智能化建設。近年來,我局先后對城市防洪排澇視頻系統、智能路燈監控系統等城管信息業務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已完成了北組中心城區市政排水管網地理信息系統(GIS)建設,以及城市防洪排澇指揮調度監控系統升級,共建31個防澇調度視頻監控點。
(五)加強園林綠化精細化建設管理。近年來,我市先后建成了官渡公園、潘茂名紀念公園、濱江生態公園、鐵路文化公園、鐘鼓公園、石油文化公園等一批大小公園。新建設的公園各具特色,潘茂名紀念公園,以“潘茂名文化”和“好心茂名精神”等為題材,將當地的人文景觀和道教文化相結合打造的山水園林景觀;官渡公園,在公園內建設近10多米高的冼夫人像,宣揚冼夫人文化,打造一個集生態、文化、休閑于一體的,歷史人文與自然山水相結合的人文景觀公園等;石油文化公園,將搬遷的煉油廠周邊衛生防護隔離帶建設成環狀石油文化公園;還有去年10月底開工建設的“好心綠道”二期工程,現已是工程收尾階段,該綠道的建成,與“好心綠道”一期形成相互連通的閉環線路,全面輻射北組團,構建起“區域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生態廊道”與萬里碧道互聯互通的城市特色空間體系,同時串聯“精彩100里”碧道,讓綠道擁抱河流,讓碧道走進城市,構建綠道文化、風景、生態圈,提升城市品質,促進鄉村振興。我市現有的公園、道路、廣場大量種植開花植物和增設蒔花,增加了市區綠化色彩層次和綠化香化,全面提升了市區園林綠化景觀水平和城市品位,基本形成了“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濱海綠城風光的城市綠化格局。同時加強園林社會化管理工作,提高市區綠化精細化管養水平。
到2021年底止,我市建成區(含茂南區、電白區)綠地率達41.12 %;綠化覆蓋率達43.96 %,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8.21平方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在粵東西北處于前列。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城區公園建設,補足公園總量和分布不均短板,如增加油城十片區公園、“三舊”改造增加口袋公園等,增加綠廊綠道建設串鏈成珠連通各大公園綠地,讓市民綠色出行更便捷舒適。邀請高水平設計團隊對我市公園、廣場、綠地進行設計,打造亮麗的園林精品景觀特色。
(六)積極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我局制定了《茂名市2022年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要點》,明確年度工作計劃,推進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組織開展系列生活垃圾分類主題宣傳活動,累計開展主題宣傳活動70多場,推送垃圾分類信息宣傳報道300多次,開展入戶宣傳等志愿服務活動4000多場次,發動黨員志愿者9萬多人次。強化責任落實,每季度組織開展對各區縣級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檢查評估,今年以來累計檢查300多個實地點位。目前,我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中心城區北組團已實現公共機構全覆蓋,完成了河東街道等垃圾分類示范街道、示范點建設,建成了大園廚余垃圾處理站、樟古有害垃圾暫存點、龍嶺大件垃圾轉運場等,設置分類垃圾桶6000多個,分類廢物箱3000多個,分類垃圾收集點500多套,垃圾分類處理體系不斷完善。
同時,我局還加強市區環衛作業常態化監管力度,及時督促落實數字城管、12345熱線等反饋環境衛生問題整改,定期組織開展“門前三包”責任制落實檢查評分,督導屬地鎮街落實“門前三包”責任,以及督導茂名市生活垃圾焚數發電項目完成升級改造,處理能力從800噸/日提高到1200噸/日,現正在試運營。
二、積極推進城市管理精細化管理智慧化
(一)推進智慧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建設。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快建設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的通知》(建辦督〔2021〕54號)和《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轉發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快建設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的通知》(粵建科〔2022〕22號)等文件要求,2023年底前,地級以上市基本建成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
我市積極推進新型智慧城市(一期)項目建設,項目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林業、智慧生態、智慧健康、智慧警務和智慧應急等項目。項目已在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進行申報。6月份茂名市發改局對我局《茂名市新型智慧城市(一期)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了批復。項目建設資金來源通過統籌多個部門的信息化項目,統一申請發行《茂名市新型智慧城市(一期)項目》地方專項債券的形式解決項目建設資金問題。其中,智慧城管項目由我局實施建設茂名市智慧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我局按有關要求推進項目立項、資金籌措和項目預算審核等相關工作。
目前,我局制訂印發了《茂名市中心城區(北組團)城市更新和發展“十四五”規劃》,將智慧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及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建設工作列入十四五期間重點建設項目。同時完成了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建設項目立項、方案評審等工作。茂名市智慧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建設內容包括1個中心、3大平臺、5個智慧化場景和18個智能應用系統建設,包括智慧市政系統、地下市政管廊設施綜合管理、防洪排澇監測預警系統、道橋管理、智慧路燈,智慧井蓋管理系統、智慧園林系統、智慧渣土系統、市容環衛監管、垃圾分類系統、戶外廣告管理系統、市容執法系統、違法建設管理系統、門前三包管理系統、視頻智能分析系統等行業應用系統及茂名市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實現城市管理行業應用數據的整合應用。該平臺將為我市建設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工作提供數據支撐。
下一步,我局繼續按計劃積極推進項目建設工作,計劃在12月底前開展項目招投標,2023年完成項目的數據普查、軟件開發、硬件采購、指揮中心場地建設、采集隊伍招聘等工作,推進平臺上線試運行。
(二)加快推進數字政府建設。茂名市政務大數據中心于2021年9月10日正式上線運行,通過構建“兩級平臺、三級管理”的整體框架,為全市各業務部門提供統一用戶入口,進一步提升全市數據的匯聚、管理、共享和應用能力,盤活本市數據資產,同時以數據應用為驅動,推動政府服務效能和服務水平雙提升,加快推進“數字政府”改革建設進程。通過省市一體化的部署模式,有效打通了省市間“數據壁壘”,有利于實現全省數據融合共享,打造百花齊放的良好數據應用生態。
2022年3月16日,市府辦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建立健全政務數據共享協調機制 加快推進數據有序共享的通知》(茂府辦函〔2022〕36號),進一步優化全市政務數據共享協調機制,加快推進政務數據有序共享,深化“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目前市政務大數據中心已歸集1277類城市基建數據,數據類型涵蓋道路交通、公共場館、功能園區、應急和工程建設等,為實現跨部門的信息共享、協同工作筑牢了數據底座。業務部門可通過市政務大數據中心實現相關數據的申請使用,利用數據支撐城市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設,有效消除城市管理中現存的“信息孤島”問題。
(三)推進停車管理智慧化建設。近年來,數字化技術加速創新,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黨的十九大又提出建設數字中國的戰略構想,加快建設智能、高速、泛在、融合的數字化基礎設施成為全社會各行各業的迫切需求。針對傳統公共交通領域數字化應用程度不高,網絡化、信息化服務支持不足,圍繞群眾最關心的公交出行服務體驗,市交通主管部門與元光科技公司聯合推出了“車來了”APP和茂名公交微信公眾號,對車輛實時位置、站點等信息實時推送。市民隨時可以拿出手機,只需通過關注“茂名公交”微信公交號,或下載“車來了”APP即可掌握市區公交車各線路各車輛的實時位置、站點信息等,精準掌握公交車到站情況,提前規劃出行時間,讓市民掌握公交出行的主動權,最大程度消除市民的候車焦慮,有效提升市民公交出行體驗。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你們對我們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你們繼續對我們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茂名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
2022年11月25日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
主辦:茂名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茂名市信息中心
內容及技術支持:南方新聞網
粵ICP備05085994號-1
主辦:茂名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茂名市信息中心
內容及技術支持:南方新聞網
粵ICP備0508599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