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等委員:
你們提出的《關于進一步挖掘我市海洋資源優勢,加快發展我市的海洋經濟產業鏈的建議》(第20220220號)提案收悉。你們在提案中提到當前我市海洋經濟發展存在的海陸經濟聯系較低、沿海城鎮旅游模式單一、同質化嚴重等突出問題,并提出了改善和發展的六點建議。你們心系我市海洋經濟發展壯大的切切之心,我們感受很深。對你們提出的問題和建議,我們高度重視,積極組織電白區政府、茂名濱海新區、水東灣新城管委會、市發展和改革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衛生健康局、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等單位認真進行研究和梳理,努力落實提案辦理的有關工作?,F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一、改善海陸經濟聯系較低的問題
我市是海洋大市,近年來海洋經濟已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和新增長點?!笆濉睍r期,全市海洋經濟步入快速發展期,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高于全市GDP增速。2021年,全市海洋生產總值663.75億元,比2011年200億元翻了兩番多。但正如你們所指出,與周邊沿海地區相比,我市海洋經濟總量不高,海陸相互支撐不足,綜合效益未得到充分發揮。為此,我們在如下幾方面發力:
(一)優化海洋經濟空間布局。依托全市“一主三副兩軸”的總體發展布局,充分發揮陸海統籌的空間引領,主動融入“灣+區+帶”產業分工,優化形成“一帶突破、雙核引領、多點支撐”的藍色經濟空間格局。全面推動“港-業-城”聯動發展,推動茂名形成港口、城市和臨港產業優化協調發展態勢,為海洋強市建設提供堅強的基礎支撐。
(二)發力海洋經濟發展平臺。我市“四大發展平臺”,也是海洋經濟的發展平臺,作為茂名高質量發展主引擎、“融灣強帶”主陣地,以產興城、以城促產。濱海新區重點打造以綠色化工、氫能產業、港口物流為主的千億級臨港產業型海灣新城;高新區重點打造以精細化工、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科創新城;水東灣新城重點打造以文化旅游、休閑商務為主的生態型環灣新城;臨空經濟區重點打造以臨空工業、倉儲物流、跨境電商為主的空港新城。
(三)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依托茂石化煉化和乙烯生產的產業基礎優勢,我市正在加快推進東華能源烷烴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建設,積極打造世界級綠色化工和氫能產業園,將把茂名建設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綠色化工產業高地。近年出臺實施十大戰略性產業集群行動計劃。以石化、能源、裝備制造等臨港產業為主的特色產業體系,緊緊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產業集群。博賀新港區東、西防波堤,廣州港通用碼頭、粵電煤炭碼頭、博賀電廠等重點項目陸續建成投產,粵西LNG造陸工程基本完工。博賀新港區10萬噸級成品油碼頭及海上公共管廊、80萬立方米油品化工倉儲庫區及配套設施項目、3×5萬噸級化工碼頭、博賀新港區30萬噸級航道、博賀疏港鐵路等項目加快建設;吉達港區防波堤和進港航道、東華能源吉達港區液體散貨碼頭、管廊一期項目已開工建設;30萬噸級原油碼頭等項目正加快開展前期工作。
(四)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加快科技人才進駐。如茂名市金陽熱帶海珍養殖有限公司實施省揚帆計劃成功引進中科院海洋所等單位的“茂名特色海洋經濟魚類開發創新團隊”,重點研究解決“良種、苗種和水產科技人才”三大問題。加強產學研合作。如市政府與華南農業大學、廣東海洋大學、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有30多家企業分別與中國海洋大學、上海海洋大學等10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加強創新平臺體系建設。如茂名市金陽熱帶海珍養殖有限公司、廣東冠利達海洋生物有限公司建立了院士專家企業工作站。截至目前累計認定市級海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1家,省級9家。將海洋科技寫入《茂名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積極引進高端海洋科技人才和技術,開展海水生態養殖、海洋生態修復、智慧海防等技術研究。
(五)推動海洋漁業健康發展。海洋捕撈業穩步發展。2017年以來,我市持續推進漁船更新改造工作,合計更新改造漁船298艘。全市現有海洋捕撈漁船2823艘,其中鋼質漁船377艘、南沙生產作業漁船20艘。2021年海洋捕撈產量12.6萬噸,海水捕撈產品供給穩定。海水養殖業向現代漁業方向發展。積極推進海水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目前已有4家養殖企業開展工廠化海水養殖。發展深水網箱養殖。目前廣東尚源漁業有限公司實施深水網箱養殖,深水網箱養殖還有較大發展空間。依托電白區對蝦現代產業園項目,示范帶動對蝦產業高質量發展。目前,全市對蝦的養殖總面積達5.8萬畝,養殖年產量達8.25萬噸。推進海洋牧場建設。電白區承擔的《茂名市大放雞島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人工魚礁》建設項目,爭取年底能動工興建。
(六)推進漁港經濟區建設。全市現有博賀中心漁港、水東漁港、陳村漁港、東山漁港等漁港四座,森高、樹仔等漁業避風塘二座。目前,正在編制《茂名市漁港經濟區建設規劃》,統籌漁港一二三產業要素,以博賀國家級中心漁港為基礎,加大投入力度,積極推動和培育漁港經濟區產業發展。茂名博賀漁港經濟區規劃總面積約12平方千米,規劃建設總投資約40億元,力爭在2030年底前全部完成。
二、改進沿海城鎮旅游模式單一的問題
我市濱海旅游資源豐富,起步發展時間較早,但由于早期缺乏系統規劃,造成沿海城鎮旅游模式單一、同質化嚴重,吸引力不足,已不能適應當今市場的需求。我們同你們一樣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正在努力進行改進當中。
(一)統籌濱海旅游規劃,推動濱海旅游提檔升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濱海旅游,提出將沿海區域作為發展重點,以廣東濱海旅游公路為紐帶,通過統籌規劃建設,整合南部濱海水東灣新城南海片區、濱海新區起步區博賀片區、放雞島、蓮頭嶺濱海旅游資源,以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為目標,打造面積為172平方公里的廣東茂名南海博賀濱海旅游度假區。委托了北京巔峰智業旅游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編制了《茂名南海博賀濱海旅游度假總體規劃》,以規劃科學引領我市濱海旅游的有序發展。2021年1月,茂名南海博賀濱海旅游度假區成功入選省級旅游度假區。
(二)充分發揮海島以及岸線優勢,完善基層文體旅游服務設施。2021年完成75個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30個文體廣場、20座旅游廁所、2個社區體育公園以及13個社會足球場地的建設任務。組織開展2022年“南海之濱·活力茂名”茂名市社區線上健康跑達標賽等全民健身活動。委托華南師范大學團隊編制完成《茂名市體育旅游發展專項規劃(2021-2031),著力構建山海運動走廊。在共青河新城興建茂名奧體中心,以茂名元素荔枝、海洋元素貝殼為造型建設的“一場兩館”,突顯了茂名海洋文化。
(三)利用溫暖氣候優勢,發展濱??叼B產業。我市將“大健康產業”列為重點打造的“六大優勢產業”之一,以醫療服務、醫藥產業發展為核心,推動大健康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2021年12月20日市政府印發《茂名市大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將扶持現代海洋醫藥產業、推動健康旅游和健康運動產業、推進多層次養老服務產業等列入我市大健康產業發展規劃主要任務實施。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
針對存在問題,在接下來我們將認真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進一步推動我市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加強海陸經濟體發展。一方面,準確把握新發展格局下的茂名國土空間布局,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塑造產業經濟地理,打造“一主三副兩軸”向東向南靠海發展的組團式城市規劃藍圖,著力做好“港業城”這篇文章。另一方面,我們努力在產業分工體系中找準定位,依托重大產業平臺,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積極承接優勢產業與項目轉移,深化與大灣區國資國企、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合作,形成有機聯系的產業鏈、供應鏈,更好為大灣區提供產業配套、設施互補和發展腹地;不斷拓展科技創新合作范圍,推動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與高新區合作建設新型研發機構;探索建立海洋科技金融合作機制,鼓勵深圳金融機構進駐茂名,提升現代金融服務水平;將茂名作為實驗基地、中試基地以及產業化基地,加快向海而興步伐。
(二)推動海洋科技型人才交流和合作。借助我市出臺的多個引進人才的政策,依托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才優勢,圍繞我市海洋產業發展,探索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內知名高校院所的智庫咨詢和政策研究合作?!罢堖M來” 對接和“走出去”推介相結合,宣傳創新創業環境,積極對接高層次專家及團隊,柔性引進港口規劃建設、海洋開發、港口物流、投融資、新能源等關鍵技術領域國內知名專家學者,解決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問題。
(三)優化現代海洋漁業產業鏈。集中打造育種、增殖、養殖、加工、銷售和休閑體驗旅游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新模式。支持漁業種質種苗技術研發,加強水產良種場建設, 優化海水羅非魚養殖基地建設。合理拓展養殖空間,大力改善漁業基礎設施,推廣標準化綠色健康養殖,提升海水養殖創新能力,提高水產養殖技術,培育深遠海養殖技術,推廣大型抗風浪深水網箱養殖。建設外海生產基地,推進深海及外海漁業發展。嚴格控制近海捕撈強度,定期開展增殖放流活動,提升高值魚類資源量。以產業園區、龍頭企業及特色品牌為帶動,著力延伸產業鏈和提高產業配套能力,大力發展水產品精深加工,完善海產品供應鏈、鼓勵應用新型電商平臺和銷售模式。建設海產品精深加工園區和海產品交易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較高市場占有率的知名水產品牌,建設國際一流的水海產品加工出口基地。
(四)建設現代濱海旅游中心。我市濱海旅游中心發展以濱海旅游、文化旅游為核心,以山海休閑度假為重點,以茂名文化體驗為特色,以海洋資源、海洋博物館、海洋科普基地、海絲文化、嶺南文化等概念,融入大灣區發展戰略,吸引知名酒店、餐飲、購物品牌入駐,提升濱海旅游整體形象。通過旅游業帶動形象的快速轉型,努力打造現代化+生態化+智慧化三位一體的“國際化濱海休閑旅游度假區”“冼太文化與南海海洋文明體驗示范區”“中國濱海旅游產業集聚示范區”,做好“文旅融合”“農(漁)旅融合”“商旅融合”,最大程度滿足大眾旅游時代人民群眾消費需求。在已形成的南海旅游島·中國第一灘、浪漫海岸國際旅游度假區、放雞島海洋度假公園等基礎上,繼續開發沿海地區更多的優質旅游資源。如博賀國家級中心漁港是全省最大漁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港口,可以開發蛋家特色文化、漁家風情體驗、海產購物等旅游項目;水東灣,為國內罕見的城市內灣,灣內的大洲島、二洲島等旅游開發潛力很大。此外,以蓮頭嶺為代表的濱海沙灘資源,以莊山森林公園為代表的山地游憩資源等,都極具濱海旅游開發條件的潛在增長點。
(五)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大健康產業高地。構建“醫、藥、研、養、游”五位一體融合發展的產業體系,把茂名建成大灣區生態涵養地、健康產業轉移承載地、科技成果轉化地、農副產品供給地、水上運動勝地、旅游休閑目的地。一是依托茂名自然稟賦、文化和產業特色,培育旅游風情示范區;依托信宜北界鎮西江溫泉打造西江溫泉區;依托化州的化橘紅等南藥、水果資源優勢,建設化橘紅特色園區和生態康養示范區;依托水東鎮十里觀海長堤、東湖、西湖和近千畝水東灣紅樹林等旅游資源,打造海濱綠道觀景帶;利用茂名獨特的內海資源和豐富的濱海資源,積極開展水上體育健康運動;利用高州的荔枝、龍眼、香蕉、芒果等大面積水果種植資源,發展農業生態游,打造水果名區等。二是發揮濱海新區海洋資源豐富優勢,加大海洋藥物聯合研發力度,鼓勵開發新型海洋生物材料。開發再生修復材料、藥用制劑輔料、組織工程人眼角膜材料等海洋生物醫用材料。開發海洋生物衍生產品和功能產品,如開發降血糖、降血脂、增加骨密度等海洋功能食品。加快發展魚膠原蛋白(肽)、甲殼質衍生物、藻藍蛋白、海洋貝類提取物等產品。開發海洋多糖和蛋白(肽)類飼料添加劑、動植物專用制劑制藥、農用生物肥料等生物農用制品。開發工業用、食品用、醫藥用等海洋新型酶類及酶制劑。開發美容、護膚等特殊功能化妝品。三是重點推進化州弘明國際康養中心、南海旅游島等文旅康養項目建設。支持信宜市創建“中國天然氧吧”生態氣象旅游品牌和化州市創建化州化橘紅“中國氣候好產品”品牌。有效利用自身旅游資源優勢和南藥產業優勢,通過發展南藥健康養生和休閑旅游,促進南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最后,誠摯感謝你們對我市海洋經濟發展工作的關心和支持,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繼續得到你們的寶貴建議,我們將認真聽取吸取建議,共同為推動我市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
茂名市自然資源局
2022月10月30日
主辦:茂名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茂名市信息中心
內容及技術支持:南方新聞網
粵ICP備05085994號-1
主辦:茂名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茂名市信息中心
內容及技術支持:南方新聞網
粵ICP備05085994號-1